新闻中心 News 分类>>
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南昌开战 三千剑客上演锋芒对决
南昌电 初夏的南昌迎来一场剑坛盛宴,2025年“剑客争锋”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今日在南昌国际体育中心隆重开幕,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名击剑选手齐聚于此,将在未来五天内展开激烈角逐,这是国内业余击剑赛事中规模最大、参与度最高、影响力最广的赛事之一,也是后奥运时代中国击剑运动在民间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。
清晨八点,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已是人声鼎沸,身着各色防护服的选手们手持花剑、重剑、佩剑,在剑道上热身备战,金属碰撞声、裁判口令声、观众欢呼声交织在一起,奏响了一曲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运动交响乐,看台上座无虚席,许多家长和击剑爱好者早早来到现场,期待一睹选手们的风采。
“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全国赛,每次都能感受到击剑运动的变化。”来自北京雷霆击剑俱乐部的16岁选手王梓轩一边检查着手中的剑一边说,“参赛人数一年比一年多,对手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,这让我既紧张又兴奋。”
本届赛事创下多项纪录:参赛选手人数突破3000大关,较上届增长20%;参赛俱乐部达到428家,覆盖全国31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;年龄最小的选手仅7岁,最年长的选手已经65岁,真正体现了击剑运动“全民参与”的特点。
赛事组委会秘书长李明浩介绍:“本次比赛我们按照国际剑联最新规则执行,设置了U8、U10、U12、U14、U16、17+和公开组等7个年龄组别,每个组别都包含花剑、重剑、佩剑的个人赛和团体赛,总共将产生108枚金牌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本届赛事中女性选手比例显著提升,达到总参赛人数的38%,较五年前增加了15个百分点,来自上海女子击剑俱乐部的教练刘雯表示:“越来越多的女孩选择击剑运动,这不仅是体育技能的培养,更是对自信心、决策力和应变能力的全面锻炼。”
科技元素成为本届赛事一大亮点,组委会引入了智能判罚系统,在关键场次使用电子裁判与人工裁判协同执裁,选手们佩戴的传感器可以实时记录交锋数据,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动作,为教练和选手提供科学训练参考,观众也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比赛数据和精彩回放。
“科技赋能让击剑运动更加精准、公正和有趣。”赛事技术总监张涛告诉记者,“我们还在决赛场地设置了360度全景摄像头,通过5G技术实现多角度沉浸式观赛,让无法到场的击剑爱好者也能感受到现场的热烈氛围。”
看台上,来自南昌本地的观众陈先生带着10岁的儿子全程观赛。“孩子在学校击剑兴趣班学习了一年,这次特意带他来感受全国大赛的氛围,看到这么多优秀的选手,他对击剑的热情更加高涨了。”
赛事期间,组委会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周边活动,包括击剑文化展览、奥运冠军见面会、青少年击剑体验营等,推动击剑文化普及,中国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晓玲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,让更多人了解击剑、爱上击剑,进一步扩大击剑运动的人口基础。”
南昌市体育局局长刘强表示,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,南昌市组织了500余名志愿者参与服务工作,并在交通、住宿、医疗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保障。“南昌是一座有着深厚体育传统的城市,我们很高兴能够承办这样高水平的全国性赛事,这将进一步推动击剑运动在江西的普及和发展。”
随着首日比赛鸣锣开战,小剑手们在剑道上展开激烈交锋,进攻、防守、反击,每个动作都干净利落;得分时的欢呼、失分时的鼓劲,展现着良好的体育精神,这些年轻的剑客们用手中的剑,不仅切磋技艺,更传递着尊重、纪律和毅力的击剑精神。
傍晚时分,首日比赛结束,128名选手成功晋级下一轮,明天将继续进行各个组别的激烈角逐,最终各项冠军将于五天后产生,来自广州剑锋俱乐部的13岁选手李思睿赛后表示:“无论结果如何,这次经历都让我收获很多,我会继续努力,希望有一天能站在更高的赛场上。”
夜幕降临,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依然灯火通明,工作人员正在为明天的比赛做准备,而离开赛场的选手们三三两两讨论着今天的比赛,比较技术要点,交流心得体会,这场击剑盛宴才刚刚开始,更多精彩还在继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