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 News 分类>>
姆巴佩疾呼,投票阻击极端势力,欧洲杯前夕法国队长强调国家当先
在距离2025年欧洲杯揭幕仅剩三个月之际,法国足球巨星基利安·姆巴佩意外地将目光投向了绿茵场外的政治舞台,这位法国国家队队长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一段视频,直言不讳地呼吁民众积极参与即将到来的国民议会选举,以“用选票阻击极端势力对法国未来的威胁”,此番言论迅速引爆舆论,不仅登上法国《世界报》和《队报》的头版,更在欧足联总部掀起暗涌——体育与政治的边界再次成为焦点。
赛场之外的“队长职责”
视频中,姆巴佩身着简约白色T恤,神情严肃地面对镜头:“我们这一代人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,足球教会我们团结与尊重,但某些极端势力的崛起正在撕裂这些价值。”他未直接点名具体政党,但法国媒体普遍认为其矛头指向极右翼政党“国民联盟”及其近期在民调中的飙升支持率,值得注意的是,姆巴佩多次强调“国家当先,比赛靠后”:“作为运动员,我们的首要责任是守护这个赋予我们荣耀的国度。”
这番表态迅速获得队友响应,中场核心格列兹曼转发视频并配文“同心捍卫共和”,门将迈尼昂也发文称“沉默有时意味着共谋”,反对声音同样尖锐,极右翼政客巴尔德拉批评姆巴佩“被精英阶层利用”,并讽刺道:“或许他该专心研究德国队的点球战术,而不是对政治指手画脚。”
“国家当先”传统的体育烙印
姆巴佩并非体坛首位公开介入政治议题的明星,从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的黑人权力致敬,到2022年德国足球队佩戴彩虹袖标,体育始终与社会思潮紧密交织,法国更有着悠久的“运动员公民”传统:1998年世界杯冠军阵容中,齐达内等移民后裔球员被视为多元文化的象征;2018年,姆巴佩与队友在俄罗斯世界杯期间会见法国总统,探讨郊区青少年发展计划。
此次发声的特殊性在于时机——欧洲杯备战关键期,且涉及国内选举,巴黎政治学院教授拉丰分析:“姆巴佩的言论折射出法国年轻一代的焦虑,他们成长于恐怖袭击、疫情和通胀的阴影中,对极端主义的警惕远超前辈。”民调显示,18至25岁群体中,超过60%认为“民主制度面临危机”,这与姆巴佩的受众高度重合。
体育组织的两难困境
欧足联章程明确规定“体育应远离政治”,但近年来该原则屡受挑战,2021年,挪威球员佩戴人权袖标未被处罚;2023年,欧足联默许乌克兰队球衣印有争议领土图案,此次姆巴佩事件迫使欧足联面临新抉择:若法国队在欧洲杯期间延续政治表达,是否启动纪律程序?
内部人士透露,欧足联更倾向于“冷处理”。“姆巴佩的发言发生在非赛事期间,且未违反具体条款,”一位匿名官员表示,“但若球员在新闻发布会或庆祝动作中传递政治信息,将触发审查机制。”这种暧昧态度实则反映了体育组织的现实困境:既要维护“纯粹性”,又无法忽视运动员日益增长的社会影响力。
商业利益的隐形博弈
作为年收入超4000万欧元的全球偶像,姆巴佩的商业版图使其每句话都经得起资本审视,其赞助商耐克长期倡导“平等多元”理念,此次迅速点赞相关推文;而法国邮政则紧急撤下一则极右翼政党候选人的广告,被解读为对姆巴佩立场的间接呼应。
不过风险同样存在,极右翼支持者已在社交媒体发起“抵制姆巴佩代言产品”话题,部分保守派媒体开始翻出其税务记录施压,体育营销专家杜邦指出:“品牌方将密切关注民意风向,若极端势力最终执政,姆巴佩的商业价值可能受损。”
更衣室里的民主实践
法国队主帅德尚始终强调“更衣室是民主空间”,据悉,姆巴佩在发布视频前征询了队友意见,仅一人提出异议,这种集体决策模式延续了2010年南非世界杯前球队讨论罢工议题的传统,也折射出法国队作为“国家微观缩影”的特性——阵中球员涵盖非裔、阿拉伯裔、欧裔,各自家族史中刻着殖民、移民与融合的印记。
前锋图拉姆坦言:“当我父亲(利利安·图拉姆)在1998年反击勒庞时,有人骂他‘闭嘴踢球’,如今姆巴佩发声,依然有相同论调,但历史证明,沉默从不会让世界变得更好。”
足球未来的身份重构
这场风波恰逢国际足联酝酿新版《道德准则》之际,卡塔尔世界杯期间,西方球队针对东道主人权记录的批评,已促使国际足联考虑细化政治表达规则,姆巴佩的介入可能加速这一进程,同时推动足球运动重新审视自身定位:它究竟是逃避现实的乌托邦,还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?
巴黎圣日耳曼青训营的墙上,至今挂着姆巴佩2017年写下的一句话:“足球不仅是90分钟的比赛。”这位26岁的队长正用行动诠释其深意,当被问及是否担心政治活动影响竞技状态时,他回应道:“真正的压力不在于发表观点,而在于明知对错却选择背过身去。”
随着欧洲杯临近,姆巴佩和法国队的每一步都将被置于双重审视下——球场上的战术执行,以及球场外的公民选择,这场始于足球、关乎民主的对话,或许正在重塑体育明星的社会角色定义。